我院新闻
M6米乐APP养老调查心得体会医疗护理最新50项护理技术专栏 360行háng~
发布时间:2024-04-22

  大连康养集团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居家养老服务组成立于2022年10月,团队内的11名女性员工拥有丰富养老护理和社会工作经验。她们凭借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精神,为老年人提供卓越的居家养老服务,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温度,是“大连康养”专业服务和奉献精神的典型代表。

  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中,年逾古稀的王大爷因病卧床,他的女儿上班工作,平日由保姆在家照顾。工作人员在首次上门签约时,王大爷女儿还不是十分信任居家服务。在聆听讲解后,将信将疑地签署了居家服务协议。五月初,王大爷的保姆因病需要请假一日,王大爷女儿找不到临时护工,担心父亲无人照顾,万分焦急。后来与公司联系,公司及时派出专业护理人员为王大爷提供了喘息服务,解决了家属的燃眉之急。王大爷女儿非常感激,亲笔写下感谢信,并送来锦旗。

  何大娘今年65岁,因患有白内障而失明,儿子与她同住,平日白天上班,何大娘独自在家非常孤单。自公司开展上门服务后,定期到何大娘家为她进行健康管理,陪她聊天说话,下楼晒太阳、外出购物等,为何大娘平淡孤独的生活注入一道彩色的光。

  居家养老服务团队成立以来,不仅关注长者的生活需求,更注重长者的心理健康,经常性组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长者们度过充实的晚年生活。过去一年,居家养老服务组在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以全心全意、真挚诚恳、精细入微的服务赢得了长者们的一致好评。2023年累计完成服务工时25367小时;荣获锦旗4面,收到感谢信3封,以及百余条感谢微信留言。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责任,促进了大连康养集团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共有教工193人,其中女教工133人,占比69.8%。这支巾帼名师团队牢记初心使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生动体现了教师群体爱党报国、服务人民的崇高追求和宝贵精神。

  她们钻研教学。在“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课前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消化整理、课上验收、课后巩固”等环节为教学流程和基本抓手的教学模式。

  她们勇于创新。米乐官方网站高考改革的探讨、“双新”课堂的尝试、“双减”政策的落实,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米乐官方网站总结规律,体现附中速度,展现附中精神,形成附中特色。

  她们不断进取。利用周边高等院校优势,充分挖掘利用线上资源,开展教学素养培训、管理技能、科研能力培养、思想道德提升。 参与多个教合体,包括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合体、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与校外同行保持经常性的交流研讨,拓宽视野,转换思维,互相借鉴,加速成长。

  在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巾帼名师团队先后派9名教师参加援疆支教活动;有3位名师参加大连市名师送教下乡示范活动;有6位教师参与大连市教育局“揭榜挂帅”名师讲堂公益活动,发挥名优教师在“双减”、“双新”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团队积极参与省市学科建设,在本校省物理名师工作室和大连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教研基地的基础上,积极交流分享教研成果,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大数据管理与优化决策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共有教职员工18人,女教工13人。2023年,13个“她”获评各级各类表彰11人次,米乐官方网站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展现了新时代女教工的巾帼风姿。

  她们积极投身教学一线,发挥在学院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多人在校级、省级技能大赛获奖。她们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政工作机制,指导的学生分别荣获“辽宁省优秀共青团员”、“大连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多名学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学生团队获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辽宁省金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国家级一等奖、辽宁省冠军。

  实验室配备人工智能(AI)服务器计算节点、AI服务器管理节点,累计投入建设经费300万,2023年算力提升近6倍,依托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大连市领军人才项目与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EX机器人)搭建校外实践基地,围绕“仿生服务机器人多模态智能交互与优化算法”展开核心技术攻关。

  实验室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了庄河市城山镇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数据算力,整合共享粮食全产业链数据,推动与气象、病虫害、种植、产量等数据共享共用,服务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建设。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土壤中温度、湿度、氮磷钾含量数据预警机制,以科技手段实现“几月份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候施肥”农特产品最优生产步骤,实现传统产业增产增收。在社会治理方面,通过搭建图像识别系统远程监控森林防火、防灾防汛等工作;设定无人机飞行路线对乡村垃圾非法堆放、道路违建、炊烟着火进行监控,推进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团队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恪尽职守,履行着关爱生命,维护健康的职责,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护理队伍拥有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40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是护理人才培养的保障;4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41名硕士,是护理科研队伍的生力军;1名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2名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名师、128名优秀临床护理教师,是护理师资队伍的主力;153名专科是护理专业化、专科化发展的先行者。这里还孕育了第41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M6米乐APP、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等,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奉献了附一护理人的力量。

  护理团队的学术水平长期居辽南地区龙头地位。先后获“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医院”、大连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国家级及省级巾帼文明岗、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护理部近50人次护理人员在市级及以上社会学术团体兼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职务,在国内护理界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推进地区护理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头单位成立“辽南地区护理联合体”,真正实现护理资源共享,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为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团队以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为支撑点,开展科普帮扶共建、慢病咨询、健康义诊等科普活动,利用电台、电视台、微信直播平台等影音科普宣传,让专业的大医护理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实现优质护理资源辐射到社会各个层面。

  护理部广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高效发展。从2016年至今获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在内的国家、省市级科研及教改课题64项;新技术2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1项;编写教材著作137部、发表论文490篇。由于在科研立项、新技术推广、实用新型专利和论文发表等方面的长足进步,在“护理学”学科领域科技影响力排名中进入TOP100,辽南地区唯一。

[返回上级]